请【登录】 如未注册 请【注册
微博
我的资料我的订单

会计审计创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审计创新论坛 > 万众会计创新论坛
狗屁会计学144
发布日期:2021/9/2  来源:许强 作者:许强 工作单位:山东泰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量:884

狗屁会计学144

资本保全原则是会计理论中的最高原则,属于第一会计假定


          资本保全原则,曾经是我国十三个会计原则中的一个小原则。后来,我国会计原则调整,变成了八个会计原则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资本保全原则被删掉了。到如今,资本保全原则还是不是企业会计理论中的一个原则,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认为资本保全原则,不仅是会计理论中的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而且是会计理论中的最高层原则,是第一位的原则,并且是高于企业会计主体假定的第一原则性假定;或者说,资本保全原则是企业会计理论中的第一假定性原则,应该称之为资本保全假定!位列第一。不懂资本保全原则的最高地位,就不懂资本主义,更不可能懂资本主义国家会计的本质构造。

           一、投入资本金保全原则先于企业会计主体假定而存在

       (一)投入资本金是企业设立登记的前提。企业是股东投资创办的企业,企业是股东的企业。没有股东投入资本金,企业无法创办。因此,首先要有股东的投入资本金,其次才可能有企业的设立与登记。没有股东的投入资本金,企业不可能存在。企业不存在,还有什么企业会计主体假定的存在呢?因此,从逻辑顺序来看,股东的投入资本金是先于企业设立与登记的前提,不能本末倒置!

         (二)投入资本金保全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设计的最高原则

         任何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其制度顶层设计必然是首先要保障资本家投入资本的保全,其次才是盈利及盈利的分配问题。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所在。因此,离开了资本家的投入资本金保全制度,一切将无从谈起。

       (三)投入资本保全制度,是保障任何社会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石,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资本主义国家是这样,社会主义国家也照样。投入资本金如果不能保全,社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都将无法稳步进行。

       (四)投入资本全保全原则确立之后,才可能有企业的设立与登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企业经营权主体的存在等一系列的从属性问题,从而才可能存在会计理论上的企业会计主体假定的问题。

         可见,相对于企业资本保全原则,企业会计主体假定等四个会计假定都是一个从属性的问题,其理论地位远远低于企业资本保全原则。因此,企业资本保全原则应该成为会计理论中的最高原则、第一性原则。它远远地高于会计四大假定的理论地位。相比之下,会计假定理论只是小儿科,处于从属地位。

         二、投入资本金保全原则决定了企业会计的基本要素及其概念框架体系

         投入资本金保全原则决定了企业会计的基本要素只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投入资本、收益五个基本要素。

         其中: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所有者权益=投入资本+收益

          3,投入资本=股本+资本公积

          4,经营收益=收入+利润性收益+其他综合收益+递延收益

          5,收益=经营收益+资本公积

          6,收入=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

          7,利润性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处置损益+投资收益+其他收益

         8,利润=收入—费用

         从上述概念框架体系中可以看出:

         1,投入资本及收益,这两个概念取代收入、费用、利润成为会计的五大基本要素之四和之五,取消第六大会计的基本要素。

         2,收入、费用、利润不可能成为会计的基本要素,只能是会计理论概念框架体系中的第八层,甚至是更下层的从属地位的概念,难以登堂论辈了!

        三、投入资本保全原则决定了投入资本核算的独立单元

         投入资本保全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必须确保企业投入资本的核算自成体系,成为独立的核算单元。

         企业股东的投入资本是一个广义的动态的概念。通常企业股东的投入资本包括原始投入资本和再投入资本。无论是原始的投入资本,还是再投入资本,都存在股本及股本溢价发行的问题。尤其是再投入资本,新老股东的购买企业股票的价格不可能一样,从而产生股本的溢价问题。

         虽然股本溢价,对企业的老股东来说,企业因为增加注册资本金,再次溢价发行股票,确实赚钱了;但是对新股东来说,其投入企业的资本金都是其投入资本,并没有赚到钱。

         更重要的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企业的股本,还是企业的股本溢价,都是社会简单再生产的投入资本。既然是全社会的简单再生产的投入资本,那就必须全额保金,任何人和组织,包括股东及国家政府,都不能对社会简单再生产的投入资本进行任何形式的分配,即,股东不能对其分红,国家政府不能对其征收所得税。这是保障全社会再生产平稳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坚守。

         因此,为了新老股东之间的公平,为了全社会再生产的稳定发展,股本溢价归新老股东共同所有,只能用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和发展,除非企业清算,否则,不能分配。股本溢价不属于任何具体股东的直接所有,全部归属于全体股东共同所有,从而形成了资本公积。那种认为股本溢价属于企业老股东所有,可用于老股东的利益分配的观点是错误的。可见,股本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的公共属性。

          股本及股本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共同构成了股东的投入资本。投入资本保全原则要求,不仅股本要保全,资本公积也要保全。二者都保全,才是资本保全原则的全部意义,决不能偏废!

         正因为如此,所以,投入资本的会计核算就必须自成单元,自成一体。于是形成了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两个会计科目的独特核算方法和独特的核算体系以及独特的核算单元。

         其独特之处在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以及资本公积,相辅相成、并驾齐驱,一经形成就不得随意改变,必须长期保持稳定不变!

         因此,现行的《公司法》及会计准则中关于资本公积的用途规定:既可以转增股本,又可以弥补亏损,这是非常错误的!这是对资本保全原则的严重违背,必须尽快修法纠正!近几年来发生的上市公司动辄就分红配股的社会乱象,就是对社会大众的公然欺骗,是对资本保全原则的公然违反,必须纠正!

         四、投入资本保全原则决定了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总体架构

         投入资本保全原则不仅决定了股本及资本公积的独特核算单元,也决定了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总体驾构。这表现为很多方面,主要包括:

       (一)足额折旧摊销,充分结转成本、费用、损失等支出,尽量少计资产的价值。

       (二)谨慎确认当期收益,充分预计企业负债。

       (三)正确建立企业的收益体系,分清可分配的利润与不可分配的收益之间的逻辑关系,树立并坚守收益分配原则作为与资本保全原则孪生的同等地位的最高会计原则(另文阐述)。

         总之,必须尽快地充分地恢复投入资本保全原则的第一性原则或者第一性假定的理论地位,使之成为会计理论的最高原则,或者最高假定。现行会计理论中的一切原则和假定都只能是从属的地位,从而理顺会计理论的内在逻辑。


发表评论

 
QQ在线咨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0531-88925250